安徽1.5公分山楂苗产地
苗期管理 为加快出苗速度和苗木生长,播种后覆盖地膜,苗木出土后及时破膜,露出幼苗,4月下旬揭膜。幼苗长出3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和移栽,株距以10厘米为宜。移栽后立即浇水, 促使土壤沉实与根系密接。苗木长至30厘米时及时摘心并抹除苗木基部10厘米以下的萌芽,以利增粗和保持嫁接部位光滑,便于 嫁接。对归圃平茬再生的根蘖苗,如有分枝,保留顶端一个强壮新梢,其余的疏除。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,如果土壤干旱,可在早晚喷水增墒,切忌大水漫灌,以免土壤板结,影响出苗和幼苗生长。苗木出土后, 水分的多少是影响苗木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,若土壤干旱,应及时灌水,每次灌水后及时松土保墒。 5月下旬是苗木的次生长高峰期,6月下旬至7月上旬是 苗木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期,为促使苗木生长,5月中下旬和6 月中下旬每亩各追施10~15千克尿素,每次追肥后立即浇水。 山楂白粉病和缺铁性黄叶病是山楂苗期的主要病害。在河南大多数地区,山楂白粉病开始发生于5~6月份,可在发病前喷施1~ 2次0.1~0.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进行预防。发病期间可喷施25% 的粉锈宁乳剂1500~2000倍液防治。防治缺铁性黄叶病,可在5 月中旬喷施一次0.2%的硫酸亚铁+0.1%的硫酸锌混合溶液,间隔15天再喷一次,具有良好的效果。对为害山楂叶片的舟形毛虫、 天幕毛虫等可喷施25%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或2.5%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%除虫脲悬浮剂2500倍液。
进入秋季后,北方风力强劲,山楂苗可能被大风吹垮,为了减少这种损失,必须人为地构造防风屏障,不定时查看设施的好坏,及时进行更正。对于自然生长在山谷里的山楂苗要将其移植在背风向阳的山沟里,设置一道天然屏障,经常对其进行浇水灌溉,保持土壤湿润。
安徽1.5公分山楂苗产地
劣质种子,有破碎或破裂的种皮,无光泽,不均匀,种胚是黄和半有机透明的,并且伴有发霉的味道,内核的含量低于40%。也可以使用染方法进行测试,先将山楂种子种壳,剥去种皮,浸入0.2%~0.5%靛蓝胭脂红水溶液中2~4小时,取出种子,用清水冲洗干净。种胚染的,也就是说,生存能力丧失了。只有部分染的,代表生存能力很差,那些没有染的是有能力可以存活的。统计出来具有生存能力的种子的比例和籽粒的比率,可以用作确定种子量的参考。
安徽1.5公分山楂苗产地
越冬苗的露天假植 选背风向阳处,以东西方向,挖40厘米深,30厘米宽的沟,一般沟长5-10米为好。把苗成30度角单层摆放在沟内,然后用喷壶往苗木根颈下浇水。随即覆湿土、踏实。并在根颈上再覆土5-10厘米。假植沟的沟距为30厘米。为苗茎"抽条",逐渐适应外界气候条件,要于小雪节前后进行第二次覆土,覆土厚度以达苗茎中部为宜。大雪前要进行第三次覆土,覆土厚度达苗茎的中上部。通过三次覆土,茁茎暴露在空间15-20厘米为宜。冬至节前后在苗茎上再盖l层玉米秸或秫秸。